命题背景
冬奥会、冬残奥会是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随着北京2022冬奥会的到来,冬季运动、全民运动氛围愈加浓厚。为助力全民运动发展,某市拟建一座综合室内滑雪体育场,作为未来该市冬季体育运动中心。要求建筑满足滑雪赛事举办要求,兼具综合体育场馆功能。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推动冬季全民体育运动发展进入新阶段。
此外,作为公共标志性建筑,需进行专业的抗震和消防设计。希望本次大赛的各位参赛选手能融合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贴合赛题要求,出色完成作品。
选题背景介绍
|
详细的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要求见文末的赛题文件。
建筑方案要求
|
相关要求如下:建筑首层需限制在一96m*96m的正方形内,且需要位于建筑红线内;设计需充分考虑周边地段环境及交通情况,可利用北侧停车场;建筑红线以外区域可适当设置与滑雪主题配套的公共空间。不可设置地下层。
功能分区
|
1)滑雪道:坡面面积至少3500㎡,且坡面应当处于室内环境中;
2)服务用房:至少1500㎡,包括游客使用空间、滑雪器材出租室、器材穿戴间/衣物储存室等;
3)管理及设备用房:至少1000㎡,包括管理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文件室、后台控制中心等;
4) 拓展服务类:至少4000㎡,包括餐饮住宿服务区域、冰雪运动物品商店、冰雪运动展览空间等;
5)其他。
建筑功能分区布置要求的详细说明详见赛题文件(点击直接下载)。
设计要求
|
2)要求建筑首层净高度不小于6m,其它层净高度不小于4m;每个单独的建筑中第n层建筑面积不得小于第n+1层建筑面积的100%。(n∈N*)
结构方案要求
|
2)出于减轻选手负担和方便加载考虑,对模型制作要求进行了部分简化,具体规定详见赛题文件。
3)实体模型中应包含建筑立面所有承重构件(如柱、支撑等),建筑立面中的非承重构件(如墙、窗户等)由选手自行决定是否制作。加载层应包含该层建筑平面所有的承重构件(如梁、楼板等),非加载层不要求制作。各层楼板面积要求与建筑设计相符合。
4)实体模型中柱网布置、支撑布置、楼层面积等应与建筑方案相匹配。
材料及工具
|
1)竖向荷载
竖向荷载将加载于模型的滑雪台坡面、坡面下部结构与其他功能分区的加载层上。其中,滑雪台坡面荷载可在组委会规定的荷载范围内自由搭配选择。
2)动荷载
动荷载将加载于滑雪台坡面。
3)地震作用
在地震作用加载阶段选手首先卸除滑雪台坡面上所有荷载,之后按照组委会规定的统一坡面荷载进行加载。地震作用加载阶段使用给定的地震波进行加载,地震作用分为小震和大震两级,基于地震基本波形采用不同的放大系数。加载方向为振动垂直于滑雪台长边。比赛中由振动台提供地震荷载,地震基本波形见赛题附件3。
图2 初赛小震波形图
|
专业组:队伍中包含一位或一位以上土木工程系暨建设管理系或建筑学院或行健书院水木班或未央书院水木班大二年级及以上的本科生。
- 兴趣组:除了专业组以外的队伍,包括由清华大学2021级本科生组成的队伍、由除土木和建筑之外专业本科生组成的队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