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设计大赛
历史与简介
清华大学结构设计大赛致力于通过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进行考验,引导当代大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健全大学教育,面向未来的教学,培养新一代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注重激发和培养未来土木工程师的自主求知的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突出的交流能力、开放的思维方式和高度的创新能力。
自1994年以来,结构设计大赛已经走过30年,共举办29届,成为土木系、建管系的核心竞赛活动。历届结构设计大赛命题各异,皆具特色。最初,由学生设计的清华近春园“莲桥”引发了结构设计大赛的创意,此后至第10届的大赛命题都与“桥”有关。刚开始没有专门的命名,直到第13届清华大学结构设计大赛,赛题逐渐创新并复杂化,该届赛题命名为“承受静载和振动荷载的高层建筑结构模型设计、制作与加载”。
最新资讯
结赛 | 28届结赛决赛总结技术支持
技术贴 | 计算地震作用的常用方法 技术贴 | SAP2000计算地震力教程 技术贴 |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抗震设计相关推送
清华大学第二十六届结构设计大赛决赛现场相关资料
结赛 | 第27届结构设计大赛初赛回顾 清华大学第二十七届结构设计大赛命题简介及报名通知 第25届结构设计大赛(含大赛赛题及补充说明)2.交通科技竞赛
历史与简介
清华大学交通科技竞赛十余载来,为学生提供着尽情展现才华的舞台,同时选拔优秀小组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竞赛。学生在比赛中,补足专业知识,培养研究技能,提升学习兴趣,磨练团队意识。交通科技竞赛承载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思维火花的碰撞地,是每一位有志于此的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历。历届清华大学交通科技竞赛支持学生自主选题,辅以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竞赛指定命题。
相关资料
第十四届交通科技竞赛3.趣味结赛
历史与简介
清华大学趣味结赛是清华大学结构设计大赛的趣味组比赛,在每年的校庆日举行。趣味结赛重在培养参赛者对结构的兴趣,普及结构知识,对专业背景知识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吸引了来自各个院系的大批同学。每一届的赛题都不走寻常路,立志推陈出新,想别人之未能想,为别人之未能为,力求为每位参赛者打开结构世界的另一扇大门。选手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动手制作,充分发挥创造力,体验结构设计的基本理念和乐趣。
相关推送
第28届趣味结赛精彩回顾相关资料
2022第27届趣味结赛回顾 2021第26届趣味结赛回顾4.未来城市与基础建设创新大赛
历史与简介
清华大学未来城市与基础建设创新大赛旨在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丰富学生课余期间的学术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学生将灵感付诸实践,以此促进土木系、建管系学术科创氛围,培养一批在学术科创方面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自2016年举办第一届以来,未来城市与基础建设创新大赛走过了8年,共举办8届,成为土木系、建管系的新兴竞赛活动。尽管未创历史不长,其选题形式却经历过巨大的变化。最初,由结构所、建材所、地下所、防灾所等各研究所老师提供选题,供大家依据兴趣和能力谨慎选题。从第三届开始,清华大学未来城市与基础建设创新大赛,选题采取开放式命题,同学们能够以与土木、交通、房地产、建设管理相关的任何课题参与竞赛。从这时起,未创与系内其他竞赛加强了联系,并且给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相关推送
未创| 第七届未创回顾相关资料
第六届“未创”赛事回顾 第五届“未创”赛事回顾5.地下空间创意大赛
历史与简介
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在改善景观风貌与生态环境的同时,优化校园功能与拓展存量空间、融合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持续的需求和挑战,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潜力较大的解决途径之一。地下空间环境封闭、开发建造维护成本高、可逆性差、关联性强,在决策和效果方面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是校园及城市空间优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举办校园地下空间创意大赛,尝试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创新活动,体验和观察思考所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空间重要问题和需求,提出基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意概念、技术与空间构想。一方面激发学生观察感知身边空间变化的能动意识和拓宽专业视野,考察应用多学科知识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新一代复合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期待为清华大学新百年校园完善空间与建设开拓新思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